2008年2月18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扛着光明上山岗
记我省武警官兵突击抢修电网
本报记者 蔡亮/文 王志浩/摄 通讯员 孔一 颜石斌

  得知电网告急,浙江武警总队就迅速抽调1600名兵力,奔赴金华、台州、宁波协助电力部门修复电网。
  岚头岭是位于云和县和景宁县交界处的一座大山。国家电网连接浙江与福建的500千伏主干线德龙线,就从这座海拔700米的大山上经过。在这次冰雪灾害中,这里共有7座铁塔倒塌,受损非常严重。2月16日下午,记者跟随协助此次电网抢修工作的武警丽水支队200名官兵,开始进山作业。

  任务简述:7天要搬运150吨抢修材料
  沿途的景象不断展示着这场特大雪灾的危害力——碗口粗的松树被拦腰压断、巨大的岩石留下了被冰冻撑开的裂纹、冰雪引发的山体滑坡痕迹仍清晰可见……而抢修点上的情景更是令人触目惊心:十几米高的铁塔倒伏在地,巨大的钢条竟然被冰雪的压力硬生生拧成了“麻花”。
  险情就是命令。官兵们一下车,就迅速投入到紧张的抢修工作中。他们的任务,是将修建塔基所需的材料运送到抢修点。
  现场的电力部门负责人指着一条巨大的角钢说:“像这样的主材,一条就有三四千公斤重,而且塔基距离车辆能到达的地方至少有300米以上,远的有七八千米,只有狭窄的山路可以通行,有的坡度达到了60度,人力搬运难度非常大。我们电力部门人手不足,根本无法在短时间里完成材料运送。现在有部队来增援,我们太高兴了!”
  武警丽水支队副政委胡刚告诉记者,由于受损塔基大都在山势险峻处,车辆无法通行,全部材料只能靠官兵们肩扛手抬,步行运至抢修点。而每座塔基所需要的材料都在15吨至20吨左右,修复7座塔基的材料总重在150吨左右。“上级给我们的命令是7天内完成任务。时间紧,任务重。但是,我们有信心胜利完成任务!”
 
  现场目击:山路险峻又苦又累
  山间的土路不过四五十厘米宽,两侧满是杂草、荆棘和断枝,甚至还有未化完的冰雪。这样的路,就算空手都十分难行,而官兵们要从这样的路上,把沉重的抢修材料运送到各个塔基。
  为了响应总队提出的科学抢修要求,减轻压力提高效率,官兵们想了不少巧办法。记者发现,每个战士肩头都垫着一个军用挎包,挎包里装着自己脱下的棉衣。他们说,这样一来,扛角钢的时候,肩膀就没有那么疼了,可以多走几步路;而休息的时候,就把棉袄拿出来披上,可以避免出汗的身子被山风吹得感冒。
  在扛一些份量较重的材料时,战士们也不是蛮干,而是一面研究地形,一面充分利用手里的绳子、撬棍乃至断裂的树枝、竹竿等工具和器材,几人合作,均匀用力。所有的战士,即便身上再热,也把各种护具戴得严严实实,尽量避免受伤。
  在休息期间,战士们还相互按摩,彼此帮助恢复体力。
  “我们不仅要全力完成任务,更要研究抢修任务的特点,做好自我保护和各种应对准备,做到安全抢修、文明抢修。”胡刚说。
 
  士兵突击:官兵们都是好样的
  抢修过程中,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,以电视剧《士兵突击》中的“许三多”为偶像的新兵。
  几名战士扛起一条角钢,喊着号子,小心翼翼地前进。记者注意到,其中一名战士的手又红又肿,还裂开了几道血口子,可他仍然坚持搬运,不肯下“火线”。这名绍兴籍战士叫沈小林,今年只有20岁,是刚入伍的新兵。他的手脚每年都会生严重的冻疮。前些天,支队在参与丽水地区农网抢修时,由于他冻疮太严重,部队没同意他参加。这一次冻疮稍好了一点,他就主动要求参战。
  来自温岭的战士郭岳杰也是新兵,来自城市,家里经济条件不错。16日下午,小郭的父母亲专程来部队看他。听说儿子马上就要上山参加抢修,从没让儿子干过重活的父母心疼得不行。眼看部队要出发了,小郭稍微安慰了一下父母,就毅然跟随部队进山了。搬运材料的时候,他总是挑重的扛。小郭说,虽然以前没吃过什么苦,但他要用表现证明,他绝不会拖大家的后腿。
  新兵表现出色,老兵就更不能落后了。24岁的江苏盐城籍士官徐晓晖,是丽水支队直属中队一班班长。这次参加抢修,他从年初四开始就一直冲在最前面。几十公斤的钢条,别人两个人抬一条,他一个人扛起来就走。老兵们说,徐班长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:“兄弟们,军人体现价值的时候到了。”徐晓晖则有些不好意思:“我们是老兵,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嘛。哪里的活最苦最累,哪里就让我们上。”
  记者了解到,这次抢修,参战官兵绝大多数都是去年入伍的新兵,而少数多次参加抢险救灾的老兵则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。“我们的目的就是把这次任务当成一次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,以老带新,一起勇挑重担,以一流的工作、一流的素质、一流的形象,充分展示武警威武之师、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。”胡刚说。